作文(共60分)

小编:

作文(共60分)
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些汽车的后窗贴有“磨合”二字,要告诉别人的是“尚需一段时间让车主和车子之间、车子的各部分之间配合得更协调,请多包涵”。其实,万事万物都有联系都存在着磨合问题,请以“磨合”为话题,写了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可磨合”是一种精神和气节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程文佳
新组装的机器,需要使用一段时间后各个零件间才能更加紧密,这就是“磨合”;开车的新手与车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协调,这也是“磨合”;著名的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原则似乎也浸润着“磨合”的思想,这是人与自然的“磨合”。世间万事万物普遍联系,似乎都需要“磨合”,哲学上说“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也寓含着“磨合”之义。但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世上有些人却偏偏“不愿磨合”、“不可磨合”、“对立而不统一”,这种不“磨合”常常显示出一种精神和气节,更值得肯定和赞扬。
请看,两千年前,滚滚的汨罗江边,一位披头散发,槁项黄馘的诗人昂首高唱:“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他用诗的语言表示了和他所处的社会的“不可磨合”。他就是屈原,他与楚国众臣犹如冰之于火。冰,纯粹洁净;火,嚣张邪恶。冰火怎能相容,正义与邪恶岂可磨合?为了不至于被火熔化,助火为虐,他作出了“宁为冰碎”的选择。这种与污浊社会的“不可磨合”,不正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高洁情怀吗?
你或许还会记得首阳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强敌淫威屈服不了高官厚禄利诱不了的文天祥。当伯夷叔齐临终前“今日饿死,尽节首阳,命运衰薄,大道不遇”的《采薇之歌》在你的耳边响起时,当文天祥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大义凛然的形象在你的眼前浮现时,你不觉得这些都在表明他们与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不可磨合”、“不愿磨合”吗?从这些“不可磨合”、“不愿磨合”的史实中,我们看到他们高昂的头颅,触摸到他们铮铮的铁骨。他们身上显示的不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气节吗?
还有一种“不可磨合”,显得更有震撼力。他爱国忧国,却用一把剑狠狠地刺破国家的毒瘤,将恶臭变质的脓水暴露于日光之下,使之蒸发消逝;他爱民惜民,却用一条无情地鞭子抽打着扭曲变形的国民灵魂,以揭示国民的悲哀与麻木来唤起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他,就是鲁迅。他使用剑,可那剑又何尝没有刺破自己的皮与肉,挑出自己的筋与血呢?他使用鞭,可那鞭又何尝不是鞭鞭抽在自己的心上,使自己痛入骨髓呢?这是矛盾,这是“不可磨合”!正是在这“不可磨合”之中锻造出了国人不屈的精神,而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端方耿介,直道而行,有时必然是“不可磨合”,岳飞、辛弃疾、陆游与南宋的主和派官僚们能“磨合”吗?反腐英雄与官场腐败的风气能“磨合”吗?这似乎已是一个无尽的话题……
“磨合”的结果是协调和合作;“不可磨合”的结果常常产生一种精神和气节。世上有许多人和物是需要“磨合”,也应该“磨合”的,但也有很多人和物是“不可磨合”、“不愿磨合”的。前者让我们看到了和谐的美,后者却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美,气节的美,我们喜欢前者,更应该赞美后者,因为后者能让我们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让人满怀信心,充满期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词语型的命题作文,“磨合”一题的对象有许许多多,可以从“实”立意,如车与人、车与路的熟悉过程,机器内件的磨合过程可以从“虚”立意,例如“人在新的环境里需要磨合”“磨合是互动的,不是被动的”“不要一味让他人适应我”“有点摩擦不要紧”“不要在磨合中丧失自我”“要主动磨合”“不要一意孤行”“人要主动与社会磨合”“心中要有整体观念”“关键不是适应而是协调”“不要在磨合中失去棱角”等。有的话题作文可以从肯定话题角度立意,还可以从否定角度立意。此次作文可以从赞扬“磨合”必要性的角度立意,还可以从否定磨合立意,也就是着重从批判“磨合”的消极性角度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