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和套作。

答案改变环境,成就梦想
我们惊羡一朵花的美艳,然而当初它隐匿于路边,我们将不再发现;
我们惊羡一匹骏马的矫健,然而当它驾上马车,我们将不再看见;
我们惊羡一只雄鹰的威猛,然而当它站立枝头,我们将不再关注。
改变环境,锻造自我,成就梦想。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如果他不肯出山,不被赏识,那就只能固守在南山做个普通人。正是别人发现了他,并改变了他的环境,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他才能够在三国鼎立的涡旋中纵横捭阖,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说“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那么诸葛亮归隐山中还能成为金子吗?他又凭借什么发光呢?改变生存环境,才能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这是成就梦想的捷径和重要方式。
再看看凡•高,这个艺术的殉道者,这个“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生前执著地追求艺术,热爱绘画,但他走进了一个人人讨厌他的环境中,大家都画贵妇、皇室,而他画干草、破鞋、木椅,他永远不可能被赏识。这是时代的局限和艺术之道的使然。而固执的他得不到面包,就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环境的罪过,它扼杀了一个天才艺术家,但这何尝不是自己的过错?如果凡•高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寻求一片适合自己的广阔沃土,或许他会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然而,他没有。他就这样孤独地、悄悄地消失在宇宙中。金子,没有发光。
“如果你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那你只能被淘汰。”这是联想副总裁马雪垠的生存格言。她强调了改变环境,更要在改变了的环境求生。当年毕业于北师大的马雪垠只是不为人知的文弱女生。当她遇到了柳传志(联想总裁)的时候,她的命运由此改写。在商场如战场的环境下,她发奋求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坚忍着,守住寂寞的清贫,她最终成功了。作为企业界的女强人,马雪垠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改变环境才能被人赏识,而这过程是要付出艰辛代价的。金子要发光是有条件和基础的,只有能够发光的条件才会发光。
每个有志之士都在拼,为了改变目前的环境,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不容许你坐而待毙。行动起来,为了梦想,勇敢去追吧!
雄鹰永远振翅于天空,鱼儿永远悠游于水底,骏马永远驰骋于草原。人,永远是在改变了的环境中成就梦想。
简评:本文有三大优点:一是文章开篇通过排比议论的形式提炼出文章中心,观点鲜明。二是事例确凿。涉及古今中外,给人以材料丰厚的感觉。三是结构严谨,议论分析较全面、深刻,体现了辩证的分析思路。

解析试题分析:针对大树离开原来的环境的现象,人们有三种议论:一是认为应该离开原有环境,二是认为离开原有环境是有代价的,应还要适应新环境,所以要慎重,三是认为不必离开原有环境也能发挥才能。所以,可以挑一种观点来写,但必须紧扣生存环境来写。
写“成功需要付出代价”跑题,孤立去写“是金子总会发光”而不去强调适应现实环境也不对。三种议论是三种方向,如果平均用力,把它们当三个分论点去写就是没有从总体上看懂,是乱写。因为从第一种议论出发是要谈孟母三迁之类的,从第二种议论出发则要谈安土重迁之类的,从第三种议论出发则要谈适者生存之类的,完全不是一种思路。
“改变环境”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我们在面临各种各样挑战,就必须认真研究题目内容。“改变环境”与“改变自己”一般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有彼此交流的过程,并且应该达成一定的意向,有一定的收获、感悟。“改变环境”与“改变自己”其指向性比较明确,必须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讨论;而“漫谈”则比较散漫,没有一定的中心或主题。
“改变环境”与“改变自己”在文体上比较宽松。可以写成议论文,阐明对话的意义、方式、指明对话的目的等等;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某次和某人对话的过程;可以写成散文,有一定的叙事因素,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有一定的议论深度,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