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诗词的赏析能力

小编: 黄伟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和赏析是相对独立的两种能力。写作是外化过程,赏析相反是内化过程,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在教育部颁布的中,要求学生对诗文中的字词,语言,内容及人物进行评析。

因此,就要求去分析:我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如何从物和景入手,来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是我们赏析这类诗歌的关键所在。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诗象---诗意---诗情---诗巧)。这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上诗中“江月,风灯,宿鹭,跳鱼‘‘就是作者写的形象,但只找形象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形象的特点,因为形象都是客观的东西,不同的作者对同一客观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而不同的认识往往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观点和看法。因此,上述四个形象的特点是:去人只数尺(江月);照夜欲三更(风灯);沙头联拳静(宿鹭);船尾拨剌鸣(跳鱼)。给人整体感觉都是宁静。把握了形象的特点,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形象,又为什么表现这些特点?就这首而言,由于四个形象都是夜晚江边所能见到很典型的东西,所以作者选了他们。但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方面的特点,如果诗歌没有给出背景材料,就有必要来看看具体作者的特点,也就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是因为在当时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在颠沛流离中遇到了宁静的夜晚,除了但愿“长醉不能醒‘‘,怕是难在有其他什么别的想法。

从语言入手,找到了作品的形象;把握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思考作品的思想内容。再从手法技巧来看,是写宁静,但最后却是鱼跳出水发出了响声,这就如“鸟鸣山更幽‘‘,用的是“以响衬静‘‘之法。

托物言志和写景抒情的诗基本都可以采取上述之法,即抓住形象,把握特点---知人论世,寻根溯源---分析语言,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