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低碳

小编: 傅谦

低碳,就是让人回归自然,贴近自己的定义。浮生如梦,滤去杂念的生命,未经描述便已有了仙意,仙意被书写得优美了,就蜕变成诗。

中国文人相来将江南当做自己的精神家乡。潺潺流水是他们过去的年华,一坞桃花,一桥芍药是他们掩藏的家的亲切温情。朱阁轩窗,近水而开,水与笑脸触手可及。人们就让生活匍匐在柔柔淌过的碧绿上前行,所以生活与自然相合,熨帖得竟无一丝棱角。此时,人安详了,因为回到了最原始的过去,那里带着栓桥墩上精巧的花纹,此时,人的脚步被古道拖慢了,因为不忍心错过百年前吉光片羽的感动。

在那样澄净的地方,带着黑烟尾巴的汽车明显的玷污了明亮的空气,导游叫着“大家快集合,去下一个景点”的扩音器打搅了微风的小憩。在美人靠前俗套的照相姿势,不及倾听它诉说红袖凭楼的故事。旅游,本不应该被快餐文化殖民。低碳的旅行,就是让人放慢了心跳,将视线向过去与未来无限延伸。

江南烟雨蒙蒙,撩人心魂,宋朝皇帝“天边破云青色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御批让一尊青花瓷等候着烟雨。熊熊炉火烧出了瓷的一脸淡妆,皇帝见了,只忍心用那碗盛了清茶。宋亡,青花瓷的美丽被一代又一代人收藏。一尊传了千年的瓷器,一幅存了多年的绣品,祖先用的杆秤,老人坐过的竹凳,都浓缩了数代人的兴衰。我们品味瓶底官窑的红印,灵动的针脚,也会心生愉悦。

读一套古色古香的瓷器,别让白色垃圾充斥了饭桌。偶尔在野外地上见到一些碎瓦片,它们树起了一座想象中的瓦房,简单而整洁,正等着游子归来。塑料让记忆与体验也变成一次性的,经不起北风的嘲弄,被高速奔跑的风丢在了后面。它们聚集的地方,名叫垃圾堆。

能与瓷相称的,大抵是清秀的花,碧青瓷纹映出花的素洁精美。种花是等待花开,恭候发芽的过程。漫长的等待让感情慢慢发酵。几竿湘妃竹,一盆睡莲向你招手时,你的心情呼吸着清新空气,晒了太阳,不会缺钙。精心栽培之下,风信子摇了春天的铃铛,矢车菊抬起稚嫩的脸庞,君子兰沁透眼眸,茉莉香夜深伴人入眠。与花为友,她们能给予你很多。花是树的心脏,每一朵都是一首生机盎然的赞歌,涤荡了繁杂的念想。

所以不忍心去看花市上奄奄一息的生命。人们用钱币换来了花——一个种花所期待的结局。西方有谚语说,雇佣的园丁越多,你的花园就越不属于你自己。只得个结局,就更无意义了。几天后,泥土培养出的精灵们就为春节走完了过场,像班婕妤一般,咬碎银牙也难改秋扇见捐的命运。

古典生活中诗意的部分,总与自热有某种联系。人毕竟是自然的孩子,走的太远了会想家。既然不能回家,那从远方眺望,携几件家中的物件上路,心头也依旧温暖。很多东西都会被光阴洗的单薄,时间总会让叱咤风云的物欲身影模糊,也会让与自然亲近的诗意变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