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里瞳镜旅行的意义

小编: 孟广武

画地为牢的安守者与隔岸观火的过路者深沉对望,眼神滋欲出冷眼狡黠的光。当局促与将就衍生出习惯,寂寞与孤独的鸢尾花阁也开满了蓝色的小花。于是,诗人的忧郁,犹如枯塘里的莲藻一样放肆横生,不能自拔。上帝总是细心到把任何细微的东西划清三八线,青春与时光阻隔,成功与失败对立,旅行与安守反目成仇…

“美景”一直是我全然不顾,反复叨念赘述的对象,次数之多连自己都觉得厌烦,可惜总遵循不了它从容坚定的客观存在。热爱的欲望如离经叛道的洪流,每时每刻故地周旋,难以周转。

旅行是美景的直接来源方。生命本身就是一段旅程。可悲的是很少有人真正懂得旅行的意义。

一如既往的热爱古诗,古诗里蕴含的丰富情思哲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能从微小的事物瞳孔出社会的自然准则,那种瞬间窃喜与沸腾的感觉,恍如饥饿的猫发现欲罢不能的秋刀鱼一样。伶仃微弱的狡黠声响彻苍穹,然后转变成一阵囫囵吞枣后的心安理得,留香齿间,回味无穷。旅行的意义总是可以跟世界万物搭上线,甚至可以用世间万物来影射,象征旅行的真谛所在。古人早就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作者本身没有想到的东西,在读者鉴赏的时候用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理解,那正是诗的一种魅力。记得叶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诗中是这样写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钱塘西湖,春色蓬勃到,一支杏花,满园篱笆都关不住,真可谓春意盎然,春光涟涟矣。

一直崇拜叶老形象理趣的写作眼光。它把旅行的盛场规划成一桩园子,把旅行的印记用木屐来绘刻,同时又用苍苔来掩衬。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吧。叶老善解人意,怜惜春色,把旅行的驻足的观光的细节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可见世间万物的整合就犹如一篱庄园,只要有心探访,纵使柴门久扣未开,美丽的春色也会为你早早地探出墙来。叶老诠释出的旅行的意义,可谓用心苦矣。旅程中,并非所有的风景都敞开心怀一一铺陈在你面前,只要你拥有一颗虔诚执着的探访之心,美丽的风景总会为你驻足,为你留恋。

所以,叶老是懂得旅行的,他的旅行是寂寞中明净如云的歌唱,是生命中一次又一次超凡脱俗的启航,

每个诗人都是艺术家,每首诗都是一幅画。艺术家是感性的,所以诗也有了灵性。

南宋诗人,杨万里。他对于旅行一直都是保持心灵清净细腻的。尽管现实早已被浮华周遭垄断。他的诗所裸露出来的旅行意义跟叶老倾吐的旅行意义是大相径庭的。举个例子,他的名作《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地,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江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旅途上明媚风光,风和景丽。其实从一开始接触杨的诗起,就被他清新生动的气质和悉心如针的洞察力所感染。他向我们诠释旅行的意义,是生动的,富有生命感的,细致入微的。他说:“真正的旅行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大爱无边。”他的诗映照出来旅行的意义是,真正路过切身临近的风景,就要把它观察通透到极致,隐隐的走马观花是不可索取的。想真正享受旅程,你必须保证内心洁净,对自然界所有山、川、鸟、兽、虫、鱼的呼吸、吐呐、以及和谐共生有所共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得到身心放松,思绪宽慰,益寿延年。“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成就了杨万里一派诚斋风韵。“新奇,细微,专注,入体”也是杨老旅行中怡然自得的原因所在。所以“求清新自然、知微小、明细途”方知旅途真切和旅行真谛。

旅行中能保持清新倾心专注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每一个旅途者的人生旗帜,也是每一个旅途者在追求中独辟蹊径的智慧,这智慧能使人删繁就简而丰硕在握。

从古诗里瞳镜出的旅行意义就是要我们,要具有山花落叶流水的品质,青山绿水一样的生命,和怀抱一颗虔诚宁静的旅行之心,毅然决然的把自己遁乎于山水之间,让灵魂在自然磅礴之大气中得到洗涤。

那就是旅行本身所散发出来绰约的风姿,那就是旅行引人夺目,惊世骇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