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君子”——何求礼乐,但取民利

小编: 任晓亮

儒家之所谓君子者,日三省己身而无疚,难亦难矣,非吾所谓君子也。吾所谓君子者,行义,则必统万民之义;举事,则必倚万民之力;为政,则必谋万民之福。

万民义不同,则天下乱矣。遂古之初,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则人皆有离散之心。故无君臣上下之分,无父子兄弟之礼,天下乱焉。

故君子行义,必以统万民之义为义。使天下之民明善恶,辨是非,则民行有所规,居有所安。此义同之利。故墨子曰:“尚同。”此之谓也。

或曰:“天下万民,我为其一。无我之力,不以之为少。”如此甚谬。岂不闻古语曰:“圣人作而万物睹。”是以一人之力,犹独秀之木;万民之力,若繁茂之林。独木不成林,无木亦不成林。故无苏秦之合纵,六国如散沙,秦王何惧;无张仪之连横,强秦若孤掌,楚王何惧。

然纵横之士,一怒则诸候惧,安居则天下息,此一人之力耶?夫秦王非惧苏秦也,惧六国也;楚王非惧张仪也,惧强秦也。故一人力薄,难成大事。人之一世,以三月为春,三月为秋;苍茫历史,以百年为春,百年为秋。是故立一已之言者,后世未闻;立一已之功者,后世未见;立一已之德者,后世未传。故君子之行,倚万民之力,建万世之功。

昔时孔子,虽举克己复礼,赤县犹见哀鸿遍野;至于孟子,虽言仁爱王道,神州未改生灵涂炭。一人虽贤,于纷扰乱世,不过杯水车薪而已矣。而陈胜吴广,无王侯将相之种,能举“伐无道,诛暴秦”之旗,何也?盖其能倚天下之民取天下之土。此二子虽为草民,不亦君子乎?荀子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倚万民之力,天下之民皆为之驱,斯谓之君子也?非也。秦皇驱七国之民,修直道而筑长城,民不堪重役;隋帝驱天下之民,凿运河而直华舟,民不堪其苦。此虽倚万民之力,然视民如草芥,民亦视之如仇寇,难以君子称之。何以至此?盖其倚万民之力谋一已私利也。是以君子之行,虽倚万民之力,而必以之谋万民之福。

古圣王为政,必量体为衣,度腹而食,不以璧玉九鼎为利,以利天下为利。昔时李斯在秦,虽上书《谏逐客令》,是保一已之位,谋一已之利也,终以东门之犬收一世浮华。故谋一已之利者,无以保家室,非君子之为。是故君子为政,民之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而矣。

然君子亦有穷时,则何为?杜甫放逐,赋《三吏》以哀民生;韩愈左迁,驱鳄鱼而祈霁日。虽处江湖之远,未敢废利民之事,故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吾所谓君子者,统万民之义,倚万民之力,谋万民之福,此虽难,君子必曰:“虽摩肩放踵以利天下,吾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