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编: 2017年微微一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标题是个假设句,句中的“假如”表假设条件,文章内容便是根据这个假设条件所想到的和得出的结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说明“我”已不见光明,事实上作者海伦.凯勒(1880一1968)正是个瞎子一幼年因病而致眼瞎耳聋。

面对自己的伤残,面对某些正常人慨叹生活的不如意,漠视健康的身体,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故而直抒胸臆:“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如果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好就好在:“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使每一天都生活得“有意义,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会“更加珍惜光明”;这就会给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啊!

抒情为了说理。作者从所思所感中领悟出“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的哲理,从中表现出对光明的无比向往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海伦是好样的。她的所思所想,理真、情切而意达,发人思索,耐人咀嚼,极易引起世人的共鸣。她讲的和做的相一致。面对眼瞎耳聋她没有消沉,而是奋起与命运抗争。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五个国家的语言,并考入哈佛大学女子学院。毕业后,成了美国著名女作家,从事救助伤残儿童的工作,并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海伦眼睛虽瞎,可她的一生却是光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