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作文网 > 读后感

一级响应观后感3000字 一级响应观后感

小编: LH雷

一级响应观后感3000字,读完一本名著或者看完一部电影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级响应观后感3000字的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级响应观后感3000字一

被疫情困住一年多里,秦博和他的团队拍摄了一直在做一件事,完成抗疫主题的纪录片《一级响应》,4月8日22:00起即将全国播出。

该怎么在无法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情况下,做全景性的人物安排,从头到尾跟拍,不错过细节,不违背事实,让记录的人物有命运感,同时还能争取出创作空间,并且让当下的观众有所得、有所感,是摆在秦博和他的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一级响应》即将全国播出的前几天,纪录片导演秦博,和[42时]聊了他和他的团队的拍摄创作思路。

1、纪录片剧情化

赋予人物命运感

和以往的《人间世》、《人生第一次》按照主题和人生阶段架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一级响应》采用新的故事架构方式——纪录片剧情化。

《一级响应》的讲述逻辑是按照人物命运走的。不同的人物会在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陆陆续续出现,在每一集都有他不同时期需要经历的挑战和做出的选择。基本上按照一个类似剧集式的感觉。

和电影、电视剧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纪录片是基于现实,很难做出特别戏剧的安排。但是大致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医生护士也好,社区工作者也好,志愿者也好,每个人物大致经受了疫情从最坏的时候到逐渐向好,他们面临不同时期的挑战,以及命运发生的改变,这整个是说得通的。

比如张定宇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都会出现,都会一直有他这条线索。患者也是。外婆在第二集得病之后,一直到怎样离开、外孙女怎样陪着妈妈回到家里头、怎样去祭拜外婆、怎样帮助妈妈走出心理障碍,包括逐步解封之后怎样在心理上接受这样一个过程。很多重要人物都是在不同剧集当中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以及钟南山和卫健委几位特派专家来到武汉调研,整个素材搜集的过程,都是按照一种行进感去设计和剪辑的。

2、选择这种创作手法

与当时现实创作环境有关

《一级响应》大部队是在3月初才陆续进入武汉的。但实际上导演组原本要做的是全景式的记录,也就是从头到尾跟拍,现实情况决定了他们不得不错过一些过程。

和湖北台充分沟通后,秦博和他的团队在还没有去到湖北的时候,就已经结合湖北台当时现有的纪录片摄制组展开相应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和安排。

《一级响应》早期素材,更多依赖于湖北台早期时候所拍摄的,他们在封城和快封城的时候,就已经扛着摄像机上街了,记录了大量素材。专题化的纪录片可能就是一个简短实况,一些素材如果只做简短实况就很浪费,他们决定寻找素材当中,值得继续做二次记录和跟拍的人物。

除了湖北台摄制组早期拍摄素材,网友、早期知名媒体网络新闻,都是庞大的素材库。

以一位叫阿念的编剧小姑娘为例,疫情早期阿念的手机里记录了很多重要素材。他们便搜集了央视等各大新闻媒体,以及火神山医院里相应拍到过她的所有素材进行梳理,再根据自己的视角进行汇编后。

靠素材进行网络化的混剪是不成立的,但是有前面这部分素材故事就能够成立。在一件件素材的梳理当中,逐步定好人物。最终选定了10个人物,并安排了近10个组,对10个选定好的人物进行跟拍,把这个人物的故事全部讲下来。

3、但选择怎样的人物成为故事主线

并不仅仅依靠素材量的多少

一是在这个人物身上到底拍到了一些怎样的故事,比如志愿者司机不停在送人,蹲守拍摄需要洞察这个人物到底经历了什么、好看不好看、这个人物到底能把故事讲得怎么样、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到底有多让我们动容。

二是在不同的身份当中做挑选,比如医生身份有重复性,就在重复身份当中挑最好的。基本上每个行业都要挑到最典型的,最后在故事中呈现出来。

比如志愿者的身份肯定是要有的,“最美快递员”汪勇早期就已经成为非常多的新闻素材拍摄对象,秦博和他的团队要做的就是持续跟拍进入独家故事——在这场硬仗之后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

4、把镜头对准“爱”与“怕”

纪录片并非一个完全影像化的过程,影像更多是在为思想服务。

《一级响应》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以武汉作为观察的整体对象,以记录和跟拍的方式,把疫情最初的状态、最致命的状态,病毒的狡猾在哪里?它咬动了人性当中的什么?文化作为人类的第一战场,又到底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这个复杂的过程毫不避讳地坦诚地去呈现出来,给公众更多探讨这件事情的空间,是秦博和他的团队希望尽可能靠近的方向。

“我们的一个强烈的感受是,这一次病毒其实是给人类出了一个庞大的命题,这个命题就是我们如何和对方相处。”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像2020年过年时,好像世界停顿了那种感受,好像已经翻篇了。但其实,人类与病毒的战斗还远远没有停止。

“我们不是从科学家的角度,只是希望把这种复杂的状况,尽可能带有善意地呈现出来。你说命运共同体也好,或者说我们人类彼此都需要相互依靠和信任,才能够对抗这种危机,总是站在这个角度上出发,使大家互相看到。”

5、从人物命运出发

“蹲守式”方法拍摄

人物的蹲守式拍摄,魅力就在于——你发现了他,每天跟拍,每天记录,整个故事线就非常完整。

《一级响应》采用“蹲守式”拍摄手法,10组人蹲拍10个人物,最后再进行总体的盘,谁是重点叙事人物,再进行架构,后期剪辑,把这些人物合并起来。

围绕一位叫金义兰的社区街道书记展开的故事主线,是秦博认为完成度最高的。

早期拉网式排查,小区里有很多疑似病人,但社区防范非常简陋,工作人员只是穿着雨衣的震撼画面。

疫情最紧张的时候,社区如何面对和解决极大的疫情防控压力,上门逐个核查,解决老弱病残的示范问题等等。这个阶段又经历了什么?

病人治疗好后陆续回来了,一些心理问题如何康复?去世的病人和家属如何安慰?

再到疫情基本上稳定的情况下,居民可能考虑想吃的稍微好一点了,依然有限的物资如何分配?

疫情时期社区有栅栏围着,后期慢慢向好的时候,因为要活命,需要卖东西,卖菜交易东西,就可能跟防控又产生了一个直接的冲突,一边是复工复产,一边是疫情防控,怎么把两边都做好?到最后大家如何走出阴影?

这些都是基层的智慧,我们也尝试进行记录。

有些纪录片可能更多呈现的是医院,在医院当中记录生死。但我们不是,我们是尽可能全面,在医院、社区同时记录。

从人物命运出发,把这个地方作为我们长期跟拍的一个据点,就是这样的素材让我们下定决心。一直跟拍这位书记两个多月时间。这条线路就非常充实。作为一个样本观察,社区比红区里更摄人心魄。

这里有大量的武汉的乡土人情,武汉人的焦虑,以及武汉人性情当中的那种执拗。甚至有时情绪上的失控,骂、吵、冲突,以及在有限的资源分配当中,如何让你相信我。甚至社区工作人员会一家一家敲门登记时,会在门口会闻到臭味,会紧张害怕是人死在里头。会有大量的这种社会现实的复杂不复杂问题。

中国为什么做的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基层的动员能力。更多的是靠社区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一家一户敲门敲出来的。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6、“蹲守式”拍片

训练的是思想力的养成

“蹲守式”拍摄本质上是锻炼拍摄者撰稿力和思想力。思想力决定拍摄者对于庞大议题有没有力透纸背的洞见。比如做“全球化改革企业转型”议题,需要拍摄者内心、思想接近行业大咖的思想深度,才能把片子完成。

虚构的小说家可能不都需要走基层,不停地去看书,不停去依靠一些间接经验,就能够依靠想象、用自身的文字的功力、思想力去呈现出来。

纪录片拍摄更多的依靠笨拙功夫。笨拙功夫往往有意外之喜。

而这种意外之喜,靠的是对事物的观察力。在现实里不同的事件当中,在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拍摄者是否能否发现问题,是否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这需要一种训练方式去抵达——在社会动态的现实中去尽情感受和捕捉有异味的东西的能力。

常会发现一个问题是,广告导演、摄影师尽可能依赖于分镜、脚本、后期美化、创意等等,把片子拍出来。但当需要拍纪录片的时候,他们会没有自身的主见,依赖既往的设定。

原因就是可能太长时间没有去社会现实里看一看了。影视拍摄、广告拍摄,拍时间长了,形成套路,变成一种行活。想拍一些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发现之前社会现实里好多东西已经不知道怎么做了。

很多时候广告拍多了切换到纪录片行业,会感觉是个新手,依赖既定的思维方式、习惯,对于纪录片来说就会拍出一个流于表面的东西。

7、纪录片也在经历方向上的变化

在秦博看来,市场上的纪录片,普遍在追求一种不违背事实基础上的虚构化,或者说非虚构和虚构的融合。越来越多编剧技巧、电影结构、影像呈现、甚至人物命运的适当安排,被应用在新的纪录片创作手法当中,这种方向上的变化带来一些问题,也带来一些改变。

以黄信尧在台湾做的《大佛普拉斯》、《同学麦娜丝》为例,会非常清晰地看到是个纪录片导演的路子。会从影片中看到他的根基是在那里的。引申阅读:《同学麦娜丝》五个主要角色的创作缘由

纪录片区别于标准化电影的地方在于,电影中,演员演得足够真,足够好,影片段落就成立。但纪录片演出者不是演员,很难按照创作者内心的架构去呈现故事。这要求拍摄者要像一个猎人一样,在旁边游走观察,一旦出现了心中想的那些情节,就想办法把他们拍到,相对地造成时间成本比较长的问题。

“蹲守式”拍摄会排斥对人物安排采访、解说等等,在合理的情况下可能有一些适当安排,让人物故事自行发展,人物的命运感才能够呈现出来。

而这样的纪录片也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观看习惯。一定是要叙事性的,一定是要有人物的命运感的。不喜欢说教式的东西。这样的片子是需要花很大的时间和功力的。

所以,这个五一假期,我们邀请了秦博导演,来和同样从事或热爱纪录片行业、对纪录片创作手法感兴趣的你,聊聊「“蹲守式”纪录片」。

你将用5天的时间,与秦博工作室一起进行一次深度纪录片创作训练。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纪录片创作者如何在日常观察中寻找创意和灵感、进行故事架构的,也能看到一部纪录片是如何从零被整合出来的,纪录片导演和被观察者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

我们希望你是这样的年轻人,或者是想成为这样的年轻人:

①关注社会相对复杂的情况;

②对社会重点问题包括自身有独道的看法;

③对新闻、社会热点话题感兴趣,有自己的阅读品味;

④细化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日常,希望在日常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5天的学习将分为课程讲授和作业实践环节。希望你能有所学、有所得,也能在5天的短暂、深度共同学习创作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惊喜。

一级响应观后感3000字二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从“封城”到“解封”的76个日日夜夜里,武汉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它们就如长江里的朵朵浪花,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都与它们有关。一年过去,当人们尽情拥抱春和景明,那些在创伤中沉淀下来的感动、信念与勇气,至今鼓舞人心。

4月8日起,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在东方卫视与湖北卫视同时播出。作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全景式、深层次展现新冠肺炎疫情全过程的大型纪录片,5集作品以时间为叙事横轴,跨越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的全过程;以空间为叙事纵线,有机连结武汉与全国、全球以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整体运用蹲守纪实的方式,呈现一个个感染人心的极致案例。

当回忆过去,最让人们刻骨铭心的是什么?在《一级响应》中,因为大爱迸发出的牺牲、责任和善良,因为勇敢脱口而出的“不要哭,要坚强,要冲”,定格成家国情怀的动人书写。它用人间烟火描摹时代史诗,生动讲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致敬了不起的普通人

以个人命运立体回顾抗疫历史

2020年疫情暴发以后,《一级响应》摄制组在风险最大的时候赶赴武汉拍摄,为那段艰难时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镜头。

该系列纪录片在整体风格上强调现场的纪实性、调查的多样性和案例的极致性,充分展现在党和国家的高效领导下,全社会遵守防疫科学规律、迅速达成社会共识、有力调动社会资源抗击疫情的真实影像。

全片严守白皮书时间节点,按照线性叙述展开叙事,共计5集,每集50分钟。其中,《一月》记录的是从疫情暴发到武汉“封城”的状态,展现国家层面如何下定决心、坚定阻止疫情扩散;《二月》呈现“封城”早期的个体故事,见证了医院改造、八方支援、方舱建立、疫情拐点等历史性时刻;《三月》讲述疫情中期迎来的向好变化,故事紧密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这一深刻主题;《四月》聚焦“解封”时刻,医疗队撤离、国家公祭、武汉“解封”、复工复产等关键节点在本集中得到了深刻的描写;《五月》着眼于“解封”后期,讲述普通人如何从伤痛中逐步走出,国家是如何恢复日常,和国际社会又是如何交流抗疫经验的。

《一级响应》除了成功采访到钟南山院士等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等业界专家,重点将镜头对准了了不起的普通人。

他们中,有始终坚守在防疫最前线的社区工作人员,有义务服务医护人员的外卖小哥,有一个月开了3万公里的志愿者司机,有在疫情期间拉小提琴给城市打气的人,有为了照顾外婆义无反顾从方舱医院搬去“火神山”的90后女孩阿念,有大声喊出“不要哭,要坚强,要冲”的患者……这些平凡的人们,呈现出“英雄的城市”最质朴也最厚重的精神底色。

他们说,自己没有看上去那么勇敢,但是他们加入了“敢死队”。片中,社区干部金义兰的一段话极具代表性:“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只知道往前冲,共产党一句召唤,不管是赴汤还是蹈火都来了,我还活着,我觉得我好强大!”

《一级响应》结合了大量从网友和市民中征集而来的素材,尤其是源自在汉医护人员手机中的视频、照片和录音,直击人心。画面里,有失去的痛,有陪伴的暖,有一天天美好起来的街头风景。为什么拍个月亮、看个太阳,都会让人感动呢?该片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在一场“战争”中,那一刻让人看到了生活的样子,那是我们为之战斗的原因。

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战胜疫情的法宝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但是,2021年的全球疫情仍然不容乐观,甚至局部地区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

《一级响应》的播出,不仅是在特殊纪念时刻回眸历史的一次致敬和鼓舞,也希望用冷静、客观、立体的镜头,展示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梳理并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能对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启迪和借鉴。

本片内容如其名称,于细腻入微中,勾勒出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的千钧之力。无数的普通人,隐忍自我,约束自我,甚至牺牲自我;无数的逆行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一往无前;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医患之间、军民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尤其是无数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一级响应》力图让所有人再一次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才让中国政府有能力通过传统的公共卫生干预办法,应对了一种洪水猛兽般的新型病毒。

当武汉复苏的报晓钟响起,当欢乐谷里洒满畅快的笑声,当与江湖为伴的市民再度尽情戏水……《一级响应》中自信满怀且朝气蓬勃的城市面貌,就是中国抗疫答卷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封印并不是瞬间消失的,就像冰块化冻,“解封”背后熊熊燃烧着的,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而它正化身明亮的火把,激励人们去迎战未来更多的挑战。

综上就是小编整理的一级响应观后感3000字的汇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