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 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

小编: CXY储

杨善洲精神时代的产物,学习杨善洲精神,就需要研究杨善洲的个人经历、时代背以及他的先进事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1

1、实事求是,求实务实的精神。

2、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精神。

3、尊重群众,重诺守信的精神。

4、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精神。

5、坚持原则,慎用权力的精神。

6、胸怀全局,勤奋敬业的精神。

形成及意义

任何精神都是时代的产物,杨善洲精神一方面是其出生、成长时代的产物。研究杨善洲精神必须系统研究杨善洲同志出生、成长的时代、所受的教育、工作的环境等因素,分析总结杨善洲精神产生的基本前提、主要条件、历史过程、主要内容,深入挖掘杨善洲同志成长、成才中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另一方面,时代的需要是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现实条件,研究杨善洲精神还必须分析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现实需要,杨善洲精神之所以在今天而不是在他生活的时代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我们的时代特别需要杨善洲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特别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

1、从杨善洲出生、成长的时代看其精神的形成。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杨善洲出生和成长的时代来看,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42年滇西抗战,1950年云南解放。杨善洲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生和成长的人,都能够感受急剧变化的时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对中国共产党怀着崇敬和感激,杨善洲同志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这种情感的极好写证。而杨善洲同志参加工作以后,在党的关怀下一步步成长,由一个做过9年石匠的农民,到区、县主要领导,到最后担任地委领导。可以说,是党培养了杨善洲,是时代造就了杨善洲,锤炼了杨善洲精神。因此,杨善洲对党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尽管担任党的中高级干部,但他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说;“我出来工作,就是抱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出来的。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就是要使我们的整个民族都富裕起来。”“不要总想着人民、党对不起自己,多想一想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地方。”“现在我们工作、生活有这么好的条件,都是老一辈革命者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还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国发展巩固才有希望。”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干部,他“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他一直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从思想和情感来看,杨善洲同志对党、对农村和农民怀着有朴素真挚的感情,毕生对党心存感激,对农民心存关爱。这是杨善洲精神产生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2、从所受的教育、工作的环境来看杨善洲精神的形成。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1934年至1940年,一边在私塾读书一边种地供养家里人生活。由于学习认真,成绩好,老师很喜欢。1956年6月至1962年12月,先后任保山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处书记,保山县副县长。期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两年,在中共四川省委工农干部学校中级部初中学习两年,获初中毕业学历。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工农干部,从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40多年,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平民干部本色。从所受的教育和工作环境来看,他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期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主要的工作是做党委部门的工作,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他做人做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党的宗旨的影响,一生都在践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信念,随时随地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可以说,杨善洲精神是他所受的教育和工作环境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构成了其精神的主要理论来源。

3、从现时代的需要来看杨善洲精神的形成。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步伐的加快,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不够、党性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极少数党员干部甚至放弃党性原则,理想信念动摇,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拜物教盛行,各种高尚精神被淹没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喧嚣中。然而,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都是需要精神的,杨善洲精神有如一缕清风涤荡人们的灵魂,使人们看到了朴素、看到了高尚、看到了精神的力量。全国有千千万万个人听了杨善洲事迹后都感动的落泪,都引起深深地反思,“杨善洲带给了我们久违的心灵感动!”“杨善洲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永远艰苦奋斗、永远严格自律!”“共产党员就应该是杨善洲这样的!”“我们应该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们仿佛都从杨善洲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久违的另一面,精神的、脱俗的另一个自我。杨善洲生活很艰苦,但精神很健全、很快乐,而很多当代人生活很舒服,但精神很紧张、很压抑、很痛苦。因此,杨善洲精神在当代社会弥足珍贵。

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2

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2010年10月10日15时08分,杨善洲逝世,享年83岁。

人物生平

1927年1月,杨善洲出生在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

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

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

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

1951年5月,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任领导职务。

1951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

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

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

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

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

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

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

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

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

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6月,退休。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

2009年4月,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管理。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生平事迹

植树绿荒山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

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意识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最快的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

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

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3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茎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果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坚守精神家园

杨善洲老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他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

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

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

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淡泊名利的他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洪学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谢绝了,他说:“我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他说:“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我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我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

还有我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就太不应该了。”大亮山林场挂牌后,杨善洲不是场长,却没少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子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住的火塘过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个人生活

孝子

杨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爱吃糖果,杨善洲便经常买来自己带回去或托人捎给母亲。1990年母亲去世前,杨善洲回家过年时发现母亲走路摇摇晃晃,于是叫了医生,并亲自在母亲的屋内搭了一张临时小床,整夜守在母亲身边,陪母亲说话,给母亲端药递水,直到9天后,母亲离开人世。

守望者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

疼爱妻子

和杨善洲结婚60年,张玉珍大多数时候是孤独的。1996年,张玉珍因胆结石住院。当时正值种树的关键季节,杨善洲请林场的驾驶员送妻子去医院,他选择留下种树,没有人知道他心里的焦急,一边种着树一边胡思乱想妻子会不会是得什么重病。当林场的驾驶员回来后,他赶紧去问情况,知道是胆结石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大干3天活。在妻子住院的第3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看着妻子憔悴的面容,杨善洲喉头有些发哽,他带着心疼和内疚,一直照顾妻子到出院。2005年张玉珍因肺气肿住院13天,杨善洲在妻子身边守足了13天。他每天一早都会买好早点带给妻子,并端到病床前。他会在妻子睡着后,给她掖掖被角,也会在妻子起身时,在她身后垫个枕头。这13天他总是一守就是一天,女儿们劝他也没用,每次都是到很晚才回去,“多休息休息,很快就能出院了,要什么跟我讲。”这是13天里他对妻子说得最多的话。这两次生病,张玉珍吃了苦,受了罪,然而她却很快乐,她习惯给别人讲丈夫照顾她的事情,她有过幸福的29天。那个一向心里装着公家的丈夫在她痛苦时,一直守在她身边,给她最温柔的照顾。

亲属成员

妻子:张玉珍

大女儿:杨惠菊

二女儿:杨惠兰

三女儿:杨慧琴

荣誉称号

杨善洲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1年3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3

善洲林场

经云南省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施甸县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为更好地弘扬杨善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缅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2010年11月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并举行大亮山林场更名暨杨善洲纪念碑、塑像奠基仪式。

媒体报道

1973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登杨善洲个人署名文章《学习革命理论 破除经验主义》。1980年10月29日,一篇《他带头不搞特殊化——记保山地委书记》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1981年,人民日报头报道过他,标题是《他带头不搞特殊化》。1989、1997、1999、2003年,人民日报都报道过他的事迹。[14]198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公仆的正气——记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杨善洲退休后的1989年,2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4版报道《退休之后不进城,志在深山办林场 杨善洲事迹在滇西南传为佳话》,199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文章讲述了杨善洲离休之后,回到仍很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万多亩。1999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10版刊登《读一读这位老人平凡动人的故事,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美丽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2003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报道记者钱江的文章《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事迹报告会

201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700多名在京老干部和100多名北京市区县干部代表一起聆听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委联合举办,巡回报告团分别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作巡回报告。

拍摄影片《杨善洲》是一部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基层干部楷模的主旋律电影,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

人物评价

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2011年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2011年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感动中国颁奖词)和杨善洲一起踏上大亮山,并肩战斗22年,第二任林场场长自洪学认为杨善洲“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以身作则,干什么艰难险重的事都冲在最前面。跟着老书记,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艰苦奋斗。”林场副场长周波清楚记得杨善洲因为家人动用林场的车子向财务上交汽油费的事:“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像老书记这样的共产党员太难得了。”他们称赞他是清正廉洁的符号,艰苦朴素的代名词,是深深扎根基层、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老一辈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他们称赞他常思民生不懈怠,绿水青山立口碑。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他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16]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指出,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

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18]改革开放之初,杨善洲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了“滇西粮仓”,被称为“粮书记”。率先探索和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建成一大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企业和特色鲜明、经济活跃的小集镇。

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更多最新作文资讯,尽在查字典作文网,请大家多多关注查字典作文网,快来学习吧!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杨善洲精神事迹的资料精选】相关推荐文章:

2021电影杨善洲观后感观看杨善洲电影观后感5篇

2021杨善洲故事心得体会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6篇

2021五四精神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心得体会五四精神心得体会2021

红色精神代代传——读《红色精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