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作文网 > 话题

传承古典文学作文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

小编: WZX王

苏州姑娘周立言是一名旗袍设计师,在米兰世博会后,她每年都会去国外参展,包括“绿竹猗猗”“洛神赋”系列等,每一件旗袍的命名都来自古诗词或古典文学。她说:“我们现在也许远离了古典,但是内心会不自知地热爱古典,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方式把诗意带在身。”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古典文学作文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1

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人

提到旗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不适合,却没有人不心向往之。张爱玲就曾说,就是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今天就跟着小编,认识一位独立旗袍设计师——周立言。

她把旗袍这个复古衣着变成当代职业女性的日常衣物,让爱旗袍的女人都可以美梦成真。她说:“职场女性需要一件“战袍”,代表着自己不说话时候的语言。”

丨周立言:“荷言HEYEN”品牌创始人,盘扣手艺人,资深旗袍文化研究者,雅乐演奏者,昆曲及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专业硕士。

致力于文化、技艺以及旗袍等中式服饰的设计和融合,将诗词文化融入服饰设计,以衣载道,传递东方雅致之美,曾多次受邀前往欧美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参展,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2

书香门第的古典女子

周立言生长在一个教师世家,家族三代出过十几位教师,父母也都从事教育行业,外公还曾是一家小学的创始人。周立言小时候的娱乐项目,就是去河边摘芦苇编东西、扎风筝、认植物、背诗词。

当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好,没有本子,父亲就把挂历纸裁成一小块一小块,抄上诗词,每天陪她背一段。

小时候未必懂得每句诗的意义,比如《春江花月夜》,一年级的周立言,在父亲的陪伴下,每天都会背诵几句,而自己真正理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已是多年后了。经历了成长,看到相似场景和身边的人,一些记忆中的诗句就会自动跳出来。

在东方卫视《诗词中华》栏目中,周立言和妹妹俞文洁,穿着一身充满江南风韵的旗袍亮相,用庞大的诗词知识储备征服了评委和观众。

很多人问周立言,你怎么能背那么多诗词?周立言觉得这是“童子功”,她说:“就好像武侠小说中的真气一样,刚开始不知道这个真气有什么用,但忽然有一天你就能融会贯通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生拉硬拽着去上兴趣班,周立言学习古筝是自己的选择,因为爱诗词,所以希望自己能更贴合古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学琴很辛苦,但确实让她感到宁静和快乐。

有才艺的小女孩免不了要盛装参加各种演出,周立言第一次和旗袍相遇就爱上了它。她特别喜欢民国时期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家闺秀,旗袍仿佛是自己和她们的精神纽带。

18岁成人礼的时候,母亲送给她的礼物就是一件鹅黄色有小梅花的旗袍,她珍爱地为它命名“衣上落梅”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3

一针一线,从盘扣入行

昆曲及中国古典戏曲专业硕士毕业后,遵循祖辈的路,周立言进入苏州评弹学校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工作安逸且顺遂,但她始终觉得心里有一个梦还没实现,这是有关服装、音乐、文学和古典美学的梦,她急需一个把这些元素链接起来的载体,于是旗袍成了她梦想的出口。

周立言喜欢旗袍,她学生时代就成立了个社团,叫“姑苏旗袍美人会”,大家穿着旗袍唱昆曲,一片风流雅韵。她还在网上写了有关旗袍文化的专栏,从她喜欢的民国传奇女子入手,拜访名师、查询资料,慢慢地对旗袍的历史、形制、工艺等如数家珍。

周立言正式成为一名手艺人,是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每个周末,她都会从苏州坐车去上海,跟着上海最好的老裁缝学习盘扣制作。盘扣作为旗袍上的重要部件,代表着制作者的高级审美。

中国君子文化讲究“通身无硬物”,所有服饰部件都要求是软的,包括扣子也是布做的。

盘扣制作并不简单,需要把布条用铜丝凹成想要的形状,再进行熨烫,才能得到理想的软硬和细致度。做一枚小小的扣子,周立言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是一种手工艺的极致体验,也让她对旗袍制作的理解更深刻。

古代女性爱美,一年四季头戴不同花卉,所以就有了簪花文化。这种文化也延续到服饰上,比如花卉刺绣,或者把喜欢的纹饰花朵做成盘扣。

传统的盘扣样式有琵琶扣、葫芦扣、凤凰扣等等,年轻人觉得略显土气,周立言就花心思把现代的设计思维融入传统手艺,把盘扣做成书法字体、江南的小桥流水、花卉蝴蝶,甚至是圣诞老人,让人赞叹原来传统手艺还能这样发散。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4

诗词mix织品美学

周立言虽然不是设计专业出身,但是对旗袍的文化、理论、实践有很深厚的积累,尤其是她在文学、艺术上的审美,让她的设计理念大放光彩。

她认为,一件衣服中如果没有设计灵魂或者穿着者的气韵,只会是“普通的好看”,而无法成为给人留下记忆点的艺术品,所以她最熟悉、也最擅长的诗词文化,就成了每件衣服的设计灵感来源。

比如看到牛希济在《生查子》里写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她就想,让一个人心心念念很多年,看到芳草就能想起的姑娘,穿的绿色裙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于是试图去复原最贴近的面料,想象那姑娘如果穿越到现代,会穿着怎样的衣衫。用服装把诗词的意蕴表达出来,当看到这件衣服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诗词里那个温婉的姑娘。

周立言坚持着这样的设计理念,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内,“竹·尚”主题旗袍秀拉开帷幕,她设计的20件“姹紫嫣红”系列苏绣旗袍惊艳了众人。

这一系列的灵感来自于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句唱词“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以中式为神,西式为骨,把礼服剪裁大胆融于这一批作品之中,最终大获成功,让诗词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迷人光彩。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5

将旗袍变成“实穿的艺术品”

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是周立言的缪斯,那些得体的、优雅的、闺秀气质的女性,淡淡一个转身回眸就让人迷恋,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灵动,也是独属于东方女性的秀外慧中,含而不露。

在周立言看来,旗袍从诞生之初起,就带着女性独立的色彩,带着“西风东渐”的时尚色彩,它从来都不是一个复古的、格式化的衣服。

从周立言收藏的几十件古董旗袍来看,民国女子的时尚感一点都不输于今人,收腰、泡泡袖、鱼尾裙、皮草拼贴……旗袍的流行元素几乎一年一变。

周立言说:“当代意义上的旗袍的诞生与独立知识女性有关,现在也完全可以成为当代职业女性重要场合的衣服。”

她努力的方向,就是让旗袍在当代生活中被职业女性所接受,变成一件日常服饰。

旗袍往长了做像礼服,往短了做就像日常连衣裙,是很有可塑性的服饰。她说:“重要场合穿旗袍不仅不突兀,还能让人感受到你对这个活动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职场女性需要一件‘战袍’,代表着自己不说话时候的语言。”

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6

新时代的手艺人

民国闺秀张充和先生是周立言的精神偶像,她的故事被无数公号写成爆款,受过中西合璧式的教育,是真正内外兼修的大才女。她在国外半个多世纪坚持传授书法和昆曲,是第一批完整地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人之一。

她特别爱穿旗袍,90多岁回苏州的时候,就穿着一袭得体的酒红色旗袍,搭配短斗篷,举止优雅、仪态万方。周立言很憧憬张充和先生的这种优雅状态,从张充和的身上她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周立言研究昆曲出身,见多了博物馆里的非遗项目,她认为一项技艺如果不能在生活中体现和运用,消失是必然的。

如今的手艺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师傅,他们的手艺很高超,是一项技艺干了几十年的熟手;一种是她这样的年轻人,对手艺十分感兴趣,也想扎扎实实地把技艺传承下去。

但周立言觉得这两者并不是割裂的,作为新时代的手艺人,必须做出改变,如果产品不能让年轻人喜欢和埋单,只是靠政府扶持,传承是很难长久的。只有一件事物有自运营的能力,被更多人供养,才能良性地走下去。

她说:“我不是传统意义上每天踩缝纫机的老师傅,但我依然是新时代的手艺人。”

一项技艺,必须与时尚、现当代的审美结合,甚至是跨界合作,用多种方式呈现,才能自然地传承下去,这是周立言对旗袍文化传承的理解。

她在做的事情早已经超过了“制衣”的范畴,她以服装为载体,把中国文化用一种很有趣很多元的形式传播下去。

比如组织古典小乐团去爱丁堡音乐节演出,用古琴琵琶演奏评弹和昆曲;和博物馆跨界合作,把青铜器纹饰做成盘扣、做成衣服的花纹,让大家可以把历史里的文物穿在身上。

“虽然做不到张充和先生那样伟大,但想要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最终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确实是我做这件事的初心。”周立言心中的古典美学在现实里一点点呈现,从姹紫嫣红的姑苏城出发,去向更远的地方。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古典文学作文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传承古典文学作文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素材】相关推荐文章: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为题的发言稿

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倡议书800字

文化传承文化自信议论文800字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作文素材

传承民族精神作文800字传承民族精神议论文(通用3篇)

中文在掌故乡在握汉字传承中华文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