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钱学森的一封信

小编: 许ZR

尊敬的钱学森院士:

您好!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中展览了100多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在浏览主题展时,我的目光一下子便被您的入党申请书给吸引住了。这是一篇六十余字的申请书,只是寥寥数句,却字字铿锵、笔笔有力。您写到“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纵观您的一生,我明白了这句话不仅写在了那张泛黄的稿纸上,更深深地刻在了您的一举一止、一思一虑中。

几经辗转,毅然回国,是您作为中国人的骨气。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国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当时已被聘为麻省理工终身教授的您,却自愿放弃美国的金钱、名誉、地位,选择早日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受到反共逆流、无端指控时,您正色侃然,以探亲为理由要求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在突遭非法拘留、忍受种种折磨时,您急生巧计,将自身处境和归国请求写在不起眼的香烟纸上;在行动受限、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您不曾屈服,一遍一遍提出要求“我要回祖国去”。“五年归国路”,支撑您走过这条路的,是一颗思念祖国的游子之心,是一颗报效祖国的热血丹心、是一颗建设祖国的壮志雄心。小学的时候学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课文,那时候太小,读不懂深沉热烈的情感,如今重温您当日故事,终于明白您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叫我不胜钦敬。

十年两弹,敢为人先,是您作为科学家的锐气。

历经波折回到祖国的您,不顾奔波劳累,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科研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歇。从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从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的制造,再到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中国航天事业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在您的指导下顺利实现,每个激动人心的现场都有您默默付出的伟岸身影。还记得陈赓将军问您,“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您充满信心地激动回答:“中国人怎么不行!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环境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质疑再多再猛也要无视。大漠、烽烟,您的精神在戈壁荒滩扎根生长;蓝天、白云,您的作品在万里高空展翅翱翔。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因为您的不懈试验、埋头钻研,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淡泊名利,人民至上,是您作为共产党人的正气。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这句话是您高风亮节的最佳诠释。《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论系统工程》的稿酬用作了研究经费,“霍英东杰出奖”“何梁何利基金”两笔数百万元港币的奖励也被悉数捐给了沙草产业基金会,用以支持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您一生获奖无数、荣誉等身,却乐于清贫、不求名利,老楼房住了一辈子、中山装穿了一辈子、手提包用了几十年,单位为您建房的提议被您摆手拒绝,报纸歌颂您的文章您希望“到此为止”,美国的多次邀请和称号授予您都不曾动心,只表示“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一心为祖国谋发展,一心为后人求幸福,名不入眼、利不沾身,您的金钱观、名利观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坚持,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青衫封将印,红旗照丹心!写到这里,我心潮澎湃、热泪泫然。钱老,您曾许下愿望“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您今若尚健在,会惊喜地发现这曾经的愿景早已变成了现实。我们的国家繁荣稳定、愈发强大,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拥有着更好的科研环境、更多的社会支持,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各项技术也都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再屈膝人下!

“继往开来流芳古,千秋启迪中华龙”,您用一生来信守入党申请书的承诺,您高尚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将永远是年轻一代共产党人前进道路上的的指明灯、航向塔,激励我们当不改赤子丹心,一如既往地为建设祖国而疾呼奔走、不可松懈!

写信人:追随您脚步的新一代共产党人

时间: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