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的读书笔记

小编: ZZH左

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归》、第三部《别离》,战火纷飞的年代,傅斯年、胡适、陈寅恪、李济、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童第周、董作宾、郭沫若、王国维等等国之大师,为祖国而奔走,为民族崛起而奋发,命运跌宕起伏,九转回肠,阅读中,时而信心倍增、时而钦佩、时而潸然,因他们为祖国奋发读书而豪情万丈,因他们艰苦环境与颠沛流离中不辍研究与钻研而自勉,也因他们由于时代命运黯然离世,后辈也依然不得安生而黯然伤神。

在那样的年代,那样大环境中,这群民族脊梁以大无畏的情怀奋力奔走,叩开殷商时代千年的大门,系统研究甲骨文,开立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之先河——研究建筑、考古、生物、化学、工程、物理,重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设立中央史语研究所,奈何人总是摆脱不了时代的大环境,终是曲终人散,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全书当中有个几人在脑海中印象特别深,也做一点摘录以作纪念。

1王国维:187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早年励志研究哲学、美学,继而词曲,通过自己的天才加勤奋,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对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后世的叔本华、尼采等大师的思想理论,有独特的研究和深刻洞见。凭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学治学精神,王氏经过多年苦心钻研,终成利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对宋元戏曲史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达到了“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境界。1906年,王国维所着《教育之宗旨》一文,首次提出“美育”一词,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教育之宗旨为培养“完全之人物”,为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建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亦师亦友的满清遗老、古文字学家罗振玉避居日本,开始随罗专治经史、古文字学、考古学,先后在历代古器物、甲骨钟鼎、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以及殷周秦汉古史的考释研究领域取得了惊人成就。最惊世骇俗和令人钦佩的,是对出土甲骨文与传世金文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殷墟出土甲骨文研究这一视若生命的追求,使王国维最终以不足50公斤的瘦弱之躯,借助思想学术的浩然锐气,轰然撞开了迷蒙遁隐几千年的殷商王朝大门,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一下子向前延续了一千年。王国维也因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学术贡献,一举成为甲骨学鼻祖和“新史学的开山”,后世评价王国维学问之博大精神,有“几若无涯岸之渴望,辙迹之可寻”(陈寅恪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一学术框架和标高论。自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史学之祖司马迁与世长辞,过了一百多年才产生了班固;班固死后五十多年产生了荀悦;荀悦死后过了八十多年产生了陈寿。陈寿死后七百年,直到11世纪才产生了欧阳修、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和范祖禹。12世纪产生了郑樵。郑氏死后六百年,到18世纪才产生了赵翼、钱大昕、王鸣盛、全祖望、章学诚等几位名家。继赵、钱、王、全、章等人死后百余年,才有旷世天才王国维横空出世。

2清华研究院设立之初时对讲师的要求:

1、受聘者必须具有中国文化之全部知识

2、必须具备正确和精密的科学研究方法

3、熟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果

4、愿意和学院亲近、接触、热心指导,期其于最短时间内学到丰富的知识和治学方法。

3傅斯年:

傅孟真,名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896年出生于儒学世家兼破落贵族家庭,其七世祖傅以渐乃大清开国后顺治朝第一位状元,后晋升为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长、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掌宰相职,权倾一时,威震朝野。傅以渐之后,傅门一族家业兴旺,历代显赫,故聊城傅宅“状元及第”的金匾高悬于门额,在当地有“相府”之称。而傅斯年这位后世子孙,自由聪颖好学,熟读儒学经典,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二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儿时经历了十余年家塾与官学训练,于1913年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类甲班就读,凭借其深厚的国学根基与聪颖头脑,连连夺魁,四年考试三次列全班第一,一次屈居第二。1916年转入国学门继续深造,大有羽翼丰满,一飞冲天之势。傅斯年本人的性格特点是耿直、张扬,处事盛气凌人,如此性格成就了他“最稀有的天才”和“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在赴欧美留学前曾言:(1)切实的求学(2)毕业后再到国外读书去(3)非到三十岁不再社会服务。

傅斯年关于历史学与语言学研究的三个标准:(1)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2)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3)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实验学家之相竞如斗宝一般,不得其器,不成其事,语言学与历史学亦复如此。在三条标准中,傅氏特别强调:“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不出货。”“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最后,傅斯年以他惯有的“大炮”性格振臂高呼:一、把些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礼智”和其它主观,同历史学和语言学混在一气的人,绝不是我们的同志!二、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三、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他将语言学和历史学提到科学的高度,也最好的诠释和展望了东方学,中华文化在世界科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傅斯年早在1934年就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人之力量,在三四万万农民的潜在力,而不在大城市的统治者及领袖。中国的命运,在死里求生,不在贪生而死。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傅斯年去世后,史语研究所同仁万联:

廿二载远瞩高瞻,深谋长虑,学术方基,忍看一暝;

五百年名世奇才,闳中肆外,江山如此,痛切招魂。

台湾大学全体师生挽联:

早开风气,是一代宗师,吾道非欤?浮海说三千弟子;忍看铭旌,正满天云物,斯人去也,哀鸿况百万苍生。

傅氏去世后,傅斯年夫人俞大彩去世后没有一片入骨之地。傅斯年夫妇生前颇为喜爱并期望甚殷的儿子傅仁轨,因国内战乱和台湾动荡不安,自赴美后再没有返回故乡,只身在美国求学于工作,期间受美国兴起的“嬉皮士”风气影响,不幸染上恶习,学业荒废,穷困潦倒,一生未婚,令人扼腕。

其实全书读下来,对傅氏着墨最多,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最让我感慨不已。出身世族大家,在平辈中出类拔萃,在二十世纪初期动荡的世界中,励志读书救国,敢想敢为,结识了当时国内最为优秀的一群人,然而,人的命运终究脱不出时代的大背景,归骨田横之岛,家族、亲人、后辈终因时代原因惨淡收场,让人唏嘘不已。

4、蔡元培

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府,是光绪皇帝御笔钦点的翰林,曾经在日本和上海等地与他的同乡,就是那位整天高呼要造反杀人的女界名流——秋瑾有秘密联系。蔡元培生就一副典型的南方人形象,身材矮小,行动利落稳当,“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着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的读,而并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在周围尚处于蒙昧与混沌状态的历史时刻,蔡元培审时度势,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十六字箴言。这个光芒万丈的治学方针,如大海潮声,振聋发聩,故都上空,犹如“晦雾之时,忽睹一颗明星。”自此,故宫脚下那个日渐沉沦腐败的原京师大学堂,渐成一块民族文化的“精神圣地”,一代又一代人类的梦想,都羁系在这片风雨迷蒙中升浮而起的圣地之上。

5、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董阳门村,5岁入家乡私塾就读经史,后进当地学堂学习,因家境贫寒,自14岁,帮父亲刻章,仍未放弃学业。1918年,24岁,从南阳师范学校毕业接着考入河南育才馆,师从古文字学家时经训学习商简。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成为研究生。1925年毕业后,留任北京大学研究歌谣方言。头脑并不糊涂且早有意要借挖乌龟壳以鸣天下的董作宾,在这股骤然兴起的社会大潮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立即赶赴小屯。李、董两位大师之间终其一生履行这一约定:李济研究殷墟出土的陶器、青铜器和其他器物,董作宾专门研究甲骨文。董作宾提出的“十项标准”和“五期断代说”,有凿破鸿蒙之功,具有的开创性意义如后辈考古学刘一曼所说:“《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的发表,是甲骨文研究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他使过去混沌一片的15万片甲骨,成为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使殷代后期历史文化研究建立在较科学的基础上。”十项标准是:一、世系;二、称谓;三、贞人;四、坑位;五、方国;六、人物;七、事类;八、文法;九、字形;十、书体。董作宾把殷王朝自盘庚迁殷之后270余年、共八世十二王的甲骨卜辞划分为五期: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世四王);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

关于甲骨文: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甲骨四堂:罗振玉(字雪堂)、王国维(字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

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

6、胡适

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候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点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作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鼻祖。

7、陈寅恪

《目疾久不愈书恨》

天其废我是耶非,叹息苌弘强欲违。

着述自惭甘毁弃,妻儿何托任寒饥。

西浮瀛海言空许,北望幽燕骨待归。

先君柩暂厝北平,待归葬西湖。

弹指八年多少恨,蔡威惟有血沾衣。

8、大陆运抵台湾钱财:

国库库存金钞共值三亿三千五百万美元。此数字还是依据中国公开市场的价格计算的;若照海外比值,尚不止此数。库存全部黄金为三百九十万盎司,外汇七千万美元和价值七千万美元的白银。各项总计约在美元五亿上下。

9、梅贻琦

许多人在平日装腔作势,好似高不可及,一旦遇到危急关头,便丑态百出,以求苟免,因为他内心本没有真正高贵自尊的地方。而梅先生则是已把高贵自尊建基于本身,因此才能夷险一节,不为外境左右。甚至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都一直保持着尊贵不群的风格,使人顽廉懦立,肃然起敬。——这才真是中国读书人传统的最高修养;这才不愧是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