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苏轼

小编: 郭云峰

神宗年间,宋朝的国力大不如仁宗在位时那样鼎盛了,在王安石的带领下,改革派与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大战,众多官员、文人牵连其中。这里边也有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大文学家苏轼。此时,苏轼坚定地站在了保守派一边。人们可能认为他是当时的“反动派”,孰对孰错,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改革派“动”的结果:这次变革从决策层到执行层都做得不是很好。决策层不切实际,执行层各个心怀鬼胎。

经过这场变法,宋朝国力再次大幅衰退,不但惹怒了王宫贵族,就连老百姓也怨声载道。因此,有历史学家称“王安石变法”是脱离实际的“乱变”。所以现在看来,苏轼虽然是个“保守派”,但“保守”得有理。然而,在改革之初,王安石一派也曾权倾一时,反对派则备受打压,连老臣司马光也不放过。同属一派的苏轼则更加悲惨,在“变法”的洪流中,他逆流而上,但却被洪水“冲”出了京城,外放至黄州。

苏轼虽然官场失意,但其人生并不完全失意,这是他比柳宗元的伟大,也显示了他个人性情的豪迈。苏轼没有沉沦,反而从被贬的痛苦中、从让多少人不能自拔的“国恨”中清醒过来。他把他的理想和激情寄托在一篇篇意气风发的诗词中。此外,他还悠然于耕田种地之中,每一次弯腰都显示出他的坚定和顽强。有些文人自恃清高,宁可饿死也放不下架子,而苏轼却敢于从一个文质彬彬的士大夫变成一个“汗滴禾下土”的自耕农,实现了自给自足,这也证明了他不像一般文人那样固执而缺少变通。

如果把他的那五十亩荒地比作种植人生的土地,苏轼这棵本不茁壮的苗却能在这贫瘠之地顽强的生存下去,这哪里还有一丝酸酸的文人、失意的犯官的痕迹?他的激流勇进我应该赞美,他的坚强不屈令我敬佩,他的豪迈诗句给我力量,他的壮志豪情催我奋进。苏轼,我心中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