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作文网 > 写作素材 > 时事论据 >

教师节将至或迎送礼潮 6成家长表示想“意思一下”

小编: admin

记者向洁

杨佳峰

杨静雅

下周一就是“教师节”,你要跟老师“意思意思”吗?近日,有关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的帖子不仅成为本地一些论坛的热帖,也成为家长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话题。

送不送?送什么?怎么送?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150位3~12岁学生的家长,结果显示:六成家长想“意思一下”,又怕“意思”不到位。

老师说——

收到过“教师节”礼物么?家长给老师送礼,老师怎么看?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教师,六成表示收到过“教师节”礼物。与家长安排的各种礼物相比,老师们更欣赏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祝福。

世纪家园实验幼儿园小小班班主任陈敏毫不讳言自己收过礼,不过对于收什么样的礼她是很挑的。“如果是孩子和家长做的贺卡、绢花什么的,我很乐意笑纳,可如果是购物卡之类的,我是坚决不要的”。

“家长的礼物像个烫手山芋,让老师很为难,建议不送,要送最好送贺卡表心意足矣。”光华路小学杨副校长说,10年前自己也在一线工作,杨回忆,自己很少能记住谁送谁不送,倒是有两件小礼物,10年过去了她还记得,一位家长给她一小瓶自制的牛肉酱,一个学生送给她一本日记。“虽然都是不太值钱的东西,但都是出于真心,让我至今感动”。

“在送礼上,家长们往往有一个心理误区,认为送了老师就会对自己孩子好一些。”汉阳区德才小学五年级英语老师张琼说,因为家长们是寻求的心理安慰,所以送礼过后,对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会尤为关注,容易将一些巧合事件想象成送礼后的效果。比如老师关心孩子多了一点,家长们便立刻联想到是送礼的成效,而事实上,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批评都是很自然的行为。

送礼是家长的心理误区

“能否找个熟人帮我孩子换个班啊?”刚开学不久,家住武昌的桂女士就托人给儿子换班,原因是儿子在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上学,开学时给班主任送礼后,儿子依然未得到应有“待遇”,不仅坐的位置不太好,老师对孩子照顾也不多,跟没送没两样。

桂女士称,开学时,她送了一张300元的购物卡给班主任,没想到送礼过程很不顺利,拉扯了半天,最后还是她强行塞给老师的。

礼送了,她发现班主任对孩子的态度还是老样子。几次接孩子时,看到班主任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不知是嫌少了还是不该送礼,害她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事后一打听,也有其他家长送了,过程没像她这么难。会不会是班主任故意为难?

无奈之下,桂女士决定给儿子换一个班。

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送礼是跟风甚至是有条件的,不送不甘心,送了又有诉求,导致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因为一个“礼”字变得尴尬。桂女士也许就是这类家长,甚至对老师的一个眼神作出种种猜想,完全没必要。

此次调查中,近六成的家长表示打算趁“教师节”给老师送点礼“意思一下”,而送礼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认为老师真的很好,想表达一份谢意;二是希望老师对孩子多多关照,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三是看到其他的家长都送了礼,如果不送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

今年行情:200元~500元是主流

“其他家长送多少?”调查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位家长都会反问记者同一个问题。

“不光是教师节,每年‘三八节’也会送,每位老师一张200元面值的购物卡,简单也实惠。”家住武昌区的叶女士说,不过,“意思”也要讲方法,当面送老师肯定不会收,为了避免彼此尴尬,她每次都是悄悄地把“红包”放在孩子的书包里,然后跟老师们发个短信,表达谢意的同时把“意思”带到。

“这‘心意’不能送得太直接,点破了就太尴尬了。”家住郭茨口的杨女士说,为了避免与老师当面送礼时会被婉拒,自己去年将500元现金和一张字条放在信封里,让儿子以信件的形式交给班主任,字条上罗列了儿子的诸多坏习惯,希望老师能多包容、体谅。“还是很有效果的,没隔几天儿子就回来跟我说,老师在课堂上常点他回答问题,还让他当上了小组长”。

调查显示,购物卡堪称“教师节”赠礼首选,除此之外,月饼券、电话卡、健身卡、香水、化妆品、围巾、鲜花、巧克力等也颇为风行。八成家长表示,按每位老师一份算,自己所能承受的单份礼物金额范围在200~500元之间,仅有少数家长会花上千元为“教师节”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