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人相对论

小编: admin

宅出高素质篇

古有一壶酒,一亩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今有一香书,一杯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千年前,你有山;百年后,我有屋。同样是说大不大,说小亦不小的小天地,却载满了我们不一样的思绪——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宅。

宅于家中,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触摸精彩的世界,通过纵横交错的线条,理清纷繁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低调地仰望这个每日高调着的世界。而“宅人”就这样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日本《宅人大全》一书中曾提到,何为宅人呢?并不是单指长期待于家中的人,而是指那些在家中用现代通讯手段而使自己博学多闻,拥有高智商、高情商、洞察天下的人。这样的新新人类,才可以称作宅人。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宅。

——朱婧

不得不提一个三国时期的“宅男”——诸葛亮。风华正茂的他选择隐居卧龙岗,他饱读诗书,然而却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为功名利禄而奔波。宅于庐中,他熟读兵书,深谙兵法,终于等来了刘备,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当挥挥手告别琴瑶三亩,走出隆中那一刻,一个时代为其折腰。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卧龙”,但有计划、有目的的“宅”何尝不是一种绝佳的选择呢?

一时之宅,闭关蓄力,出宅之时,厚积薄发,演绎精彩人生。

——佚名

不是蓝色的就是海,不是白色的就是云,不是绿色的就是叶,不是宅居的生活就是逃避。宅不仅让我们发现心灵的一方净土,而且也使我们舞动人生的奇迹。

——陆燕琼

少年不可宅篇

鱼儿只知道大海的广阔,却不知道还有更广阔的天空,只因为它“宅”;井底之蛙只知道井口大小的世界,却不知道更精彩的世界,只因为它“宅”。因为宅,我们却被局限于自己的天地;因为宅,我们失去了展翅高飞的机会。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摆脱宅的束缚,解开灵魂的枷锁,让自己的目光看得更远,让自己的脚步不再停滞。

——李亮亮

宅只能一时,却不能一世。宅能给你带来短暂的方便与乐趣,却会让你在更长的时间内感到无限的困惑。须知,家养的永远不如野生放养的。

——戴挺挺

辩证的世界A

——同是“食品”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向游客发馒头

“当您恰逢中午路过苏堤南口,又饿着肚子,欢迎来微笑亭领取免费馒头。”这是2012年国庆期间,杭州西湖管理处官方微博对游客们发出的邀请。据了解,该景区每天11:30开始发放约五百个馒头,每位游客可以免费领两个。这是继免费凉茶后,管理处推出的又一项便民措施。在此之前,管理处在多个服务亭为游客们准备了地图、针线包、创可贴等,还有凉茶和开水免费供应。对于派发免费馒头的举动,很多外地游客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

——连云港景区现天价炒面

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网络上关于连云港景区“天价炒面”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报道称,近日,游客周先生去连云港连岛旅游,遭遇了165元一份的“天价炒面”,经过讨价还价后,周先生付了65元。连云港市宣传部门介绍,该事件实际发生于9月1日,根据周先生的描述,管理人员找到涉事烧烤海鲜排档业主做工作,业主最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同意退还周先生30元钱,并向其进行了书面道歉。

思考角度

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向游客发馒头,连云港景区现天价炒面,两相对比,高下立现。两个馒头或许填不饱肚子,五百个馒头也远远不能满足庞大游客量的需求,但温暖不少、情谊不缺。而165元的炒面,消费者未必吃不起,但吃后的感觉却必定是郁闷无比。馒头、凉茶、针线包……与磅礴的旅游经济相比,或许显得有些细枝末节。也正是在这些细节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些绝对,但细节绝对是直抵人心的关键,也是层次和品位的表现。

细节与温暖、层次与品位、小利与大义、人文关爱……

辩证的世界B

——他们这样执法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武汉涉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被罚睡

2012年10月1日《长江商报》报道,疲劳驾驶极易诱发交通事故。2012年9月30日11时至13时,武汉市交管部门开展整治疲劳驾驶专项行动,近10名驾驶员因疲劳驾驶领到罚单,二十余名涉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被强制休息。

对此,有评论指出,罚睡“罚”出了人性的温暖。如此充满人性化温暖的“罚睡”,正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执法,更有助于提高当事人的守法意识,从而杜绝违规。显然,“罚睡”是警察维护社会、公众生命安全本职的深层次体现,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政府作为。不仅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管理的回归,更体现了真正将权力用于为群众服务,从执政为民的意义上看,更令人称道。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

——美国警察拒绝执行驱赶老人出屋指令

2012年10月4日“网易新闻”报道,美国亚特兰大一住户因久未交房贷,银行起诉到法院,法院下令警察和搬迁队将房主赶出屋。当警察和搬迁队奉令执行,发现住户是103岁的老太太和她83的女儿后,当即表示拒绝执行。银行称该房房主是一年轻人,已很久没交钱,但不知住户是老人家,并表示将另寻解决方案

思考角度

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下,执法人性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美国警察拒绝执行驱赶老人出屋指令,武汉涉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被罚睡,无不凸显了人性化的一面。法律无情人有情,在法与情的博弈中,有待人们去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必然还会有许多。不过,人们相信,人性化执法,换来的必将是社会的更加和谐与美好。

适用话题

文明、温暖、变通、博弈、人性化、法与情……

辩证的世界C——这样的青年能获得诺贝尔奖吗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莫言青年时投稿屡屡遭退

2012年10月II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其实,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1967年,正上小学五年级的莫言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长大后,二十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每次他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的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直到1981年的一天,莫言才收到一封保定市《莲池》编辑部的信,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

——格登曾经生物成绩倒数第一

2012年10月8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称他们两人“革命性地改变了大家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理解”。

其实,获奖者之一的约翰·格登应该算得上一位“励志哥”——15岁时,格登求学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当时,他的生物成绩倒数第一,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那么,格登何以能从“倒数第一”起步,到最终获得诺奖呢?分析者认为,他的成功除了与其自身的努力坚持分不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将其抛弃,仍旧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了空间。

思考角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青年时投稿屡屡遭退,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曾经生物成绩倒数第一,这恐怕让很多人大感意外。但事实终归是事实,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他们的成功经历告诉了人们,起跑线上的落后并不可怕。这无疑让那些总是纠结、害怕“输在起跑线”的人们开始清醒与反思,其实,只要坚持不懈,梦想总有开花的一天。

适用话题

梦想与坚持、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动力与追求、起点与终点……

辩证的世界D——他们为何走上绝路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

2012年i0月17日《河北青年报》报道,近日,网上出现的《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视频,让河北保定阜平柳树沟村41岁的苗卫芳成为“新闻人物”。

据悉,这位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的硕_上研究生,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整个山村的骄傲。但研究生毕业后,他却因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而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这让他的父亲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于2012年10月12日l2时28分选择服毒自杀。苗卫芳也因此成了一些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宿舍自杀身亡

2009年1 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学校某研究生宿舍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悉,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多年来,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姐弟俩拉扯成人,求学期间杨元元一直与母亲同吃同住此前,杨元元曾考取两个外省小城市的公务员,但最终决定放弃,一是距离远,二又不是“北京上海”。杨元元自杀前一天曾感叹:“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思考角度

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宿舍自杀身亡。苗卫芳的家人和杨元元都以生命为代价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为什么知识无法改变命运?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到了知识,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就该有个好前途——好工作、高收入、在大城市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拜物教”的想法,是一种虚幻和错误的观念。在此,我们想忠告大家:别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种偏执,别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桩命运的赌局,文凭并不代表能力,成功也并不只有一种。

适用话题

人生坐标、学历与能力、命运的赌局、成功的标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